档案库房恒湿机_除湿机_恒温恒湿空调机_除湿加湿净化消毒一体机_恒湿净化消毒一体机厂家

档案室防潮设备

  • 发布时间:2020-07-22
  • 发布者: admin
  • 来源: 本站
  • 阅读量:376

档案室防潮设备的详细信息和相关资料:档案是人类宝贵的财富,而人们为了保存好这些档案特地建立了档案室这种场所。目前在我国各地的行政机关部门都设置了档案室以便收录管理档案。而在档案室的日常管理中一定要注意防潮除湿,如果疏忽大意就可能导致档案室的档案受潮受损,受到的损失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因此这里建议档案室的管理者们配置除湿机这种有效的防潮除湿设备来保证档案室的环境。

杭井HJ-8168H档案室除湿机除湿效果显著以及低能耗,低噪音等特点,能快速降低环境空气湿度,彻底解决潮湿空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危害。

杭井HJ-8168H档案室除湿机适用面积130-180平方米左右,除湿量为168公斤/天(7公斤/小时),除湿性能稳定,杭井HJ-8168H档案室除湿机采用先进高效能压缩机、高效亲水铝箔换热器、大风量低噪音外转子风机,使除湿能力更能满足产品和环境低湿要求。

欢迎您档案室除湿机的详细信息!档案室除湿机型号和种类有很多,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档案室除湿机价格及应用范围也会有细微的差别,而我们将会为您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全方位的售后服务。

杭井HJ-8168H档案室除湿机技术参数:型号HJ-8168H除湿量168升/天控制方式湿度智能设定适用面积130~180适用温度5~38℃电源380V~50Hz输入功率2800w自动检测有无故障一目了然排水方式塑胶软管连续排水循环风量2100m3运转噪音52dB智能保护三分钟延时压缩机启动设备重量126kg活性碳滤网标配体积(宽深高)605×410×1650mm杭井HJ-8168H档案室除湿机产品六大核心配置优势:优势一:【整机内结构精巧】机组框架结构精巧,管路布置合理有序;采用风系统和制冷系统相对独立的结构,便于维修保养。

优势二:【高效节能压缩机】机组制冷系统采用国际品牌涡旋式压缩机和绿色环保制冷剂,更具高效、节能、环保、静音等特点。

优势三:【配套内螺纹铜管】机组优化后的热交换器,配以高亲水性能的铝翅片套内螺纹铜管,热交换充分;人性化的设计,智能调节简易。

优势四:【大风量高效风机】机组选用工业通风外转子低噪音大风量高效风机,双离心风轮空气循环系统,体积小,效率高,噪声低,运转平稳。

优势五:【微电脑自动控制】机组配有微电脑自动控制器&日本神荣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全自动控制面板,人机对话界面,智能化轻触式按键操作。

优势六:【配多重安全保护】机组电气组件如空气开关,交流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等均采用国际品牌,并配置高低压、过载、欠压逆压等安全保护装置。

目前我国还有许多档案室中采取的是传统的除湿方式,比如使用干燥剂这类方式。这样方式效果是有,但是并不是很好,还是会发生档案室受潮的情况。如果您想更详细地了解档案室除湿机的规格、型号以及报价、参数、图片等详细信息,我们将为您提供zui有价值的参考建议,欢迎!

档案室防潮设备的zui新新闻资讯:“羌族文化抢救性发掘刻不容缓,这是一场保护1700多年羌族历史不致消亡的必须打赢的战役!”从昨日上午9时起,一场没有硝烟的抢救战在北川老县城打响——在省、市、县三级档案专家的现场指导下,成都军区驻滇某集团军某师300多名官兵挥汗如雨,开始大规模清理北川县档案馆废墟,紧急挖掘抢救掩埋在下面的8万余卷国家重点文物档案。据悉,这次清理抢救过程预计持续3—5天。截至昨晚9时记者发稿时,现场抢救性发掘工作传来好消息:已清理出2万多卷被埋档案,加上前期零星发掘抢救的1.6万卷,已有4万多卷珍贵档案“重见天日”。

北川抢救文化档案痛惜8万多卷史料遭埋废墟北川县档案局行政办公区位于北川县委大楼5层,6层(顶层)为占地1100多平方米的档案馆所在地。“这次地震来得异常突然,破坏力犹如一只无形的手,把县委大楼6层用力掀开,整整一层楼被‘抛’出到10多米外……”北川县档案局一位工作人员指着大楼后数百米之遥的高山,痛心疾首地说。地震发生时,这座王家岩山与其相对的景家山同时崩塌,两边倾泻而下的山体滑坡及泥石流,顷刻间摧毁了老县城的无数建筑,虽然县委大楼没受到直接冲击,但在天摇地动中损毁严重。“我们局14名工作人员中有两人遇难,更痛惜的是,馆藏的大量记载羌族发展史的文史档案、光碟、画册等无法及时抢出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压在废墟下,已近两个月。”“这次地震对羌族文化的打击是致命而毁灭性的,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羌族古代聚集地就此消失了。这次地震导致北川6位专门研究羌族音乐、舞蹈创作的工作者遇难,全县8.5万多卷有关羌族的研究史料全部被埋,损失极其惨重。”北川县档案局局长苏义德扼腕叹息。据他介绍,羌族总共约30万人,这次地震在北川的遇难者就有3万多人,包括40多位羌族文化传承人和学者,“羌族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说唱等形式传播,而大量纸质档案则是近现代用毛笔、钢笔等在记述,根本无法复制;一旦羌族文化学者及大量史料不复存在,损失将永远无法弥补;震后受灾群众大规模迁徙,也会导致羌族文化载体的消失。因此,这次抢救性发掘就是在抢救羌族1700多年的‘历史’!”在抢救现场,一个面容严峻的男子始终表情严肃地注视着废墟中的挖掘进度,他是北川县政府副县长雷建新。他1995年从成都理工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呆在北川工作,对羌族文化怀有深厚感情,“我虽然不是羌族人,但我妻子是羌族人。10多年的工作、生活让我完全融入了这里。地震摧垮了羌族人的房屋、家庭,但羌族历史与文化应该保存下来!”寻宝:探寻“禹里”《石泉县志》孤本据苏义德透露,被埋的8万多卷档案中,其中包括1本zui珍贵的“孤本”档案——石泉县志,这册共500多页的历史留存,较完整地记录了羌族1700多年的发展史。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性修订地方志工作中,北川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册清乾隆年间的《石泉县志》。书中有一幅番寨图,明确标出了清朝该地区汉羌的地域分界。这也就意味着,北川县以前是一个羌族聚居地。此后,北川开始逐步成立民族乡,申请民族县。2003年成为我国惟一一个羌族自治县。

另外,一个让北川人骄傲处在于《石泉县志》有多处写到该地区是大禹出生地,并交待了当地在乾隆年间举行了隆重的祭禹活动。《唐书·地理志》记载:“茂州石泉县今有石纽山。石泉今属龙安府,山下有大禹庙,相传禹于六月六日生此”。石纽山腰有相传为汉代扬雄所书的阳刻“石纽”二字,这座山被认为是大禹投胎地。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是“大禹故里”。

截至昨日下午5时30分,大规模抢救性挖掘*天工作结束。令人遗憾的是,《石泉县志》仍未“现身”。“我们仍在努力,争取早点寻找到这部珍贵史料!”苏义德表示。

艰难:必须掀开废墟上的那层楼“咚咚咚——”昨日上午9时许,“沉寂”了1个多月的北川老县城内,又出现了热闹场面:一面面红旗飘扬在县委大楼废墟上;一队队解放军战士迅速集结;一台大型挖掘机轰鸣着,巨大的挖臂舒展开来,撼动着一大块呈45度角倾斜的倒塌楼面……张新是四川省档案局副局长,著名的档案专家,他这次专门会同当地档案部门对北川档案馆进行抢救性发掘。“这次抢救性挖掘难度非常大,必须要掀开‘盖’在废墟上的这层楼面。”“通信连、尖刀连、接力连……上!”随着300多名官兵呈扇形“包围”废墟,战士们从废墟顶端一直排到地面,挖掘、传递、装箱、登记,每一卷“出土”的档案都经过了无数双带着体温的手,小心翼翼地传递着。“找到了,这里有7箱比较完整的档案。”中午1时许,几名战士从两块拱立的水泥板下刨出了一箱箱浅蓝色档案柜;焦急等候在一旁的档案局工作人员赶紧迎上去,面带喜色。随着一卷卷记录羌族政治、文化、经济等的珍贵档案“重见天日”,抢救现场的人们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后期受潮档案清理要花费四五年然而,天公不作美。中午1时30分许,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遭了,这一下雨对档案损坏可就大了!”张新和苏义德等专家都皱起了眉头。地震后,许多被掩埋的纸质档案遇水受潮,发霉、撕裂等非常普遍。

“这些受潮或遭肢解的档案卷必须要经过除湿、蒸干、消毒、杀虫、冻干等诸多保护环节。以蒸干为例,失去水分后的档案会变得像一块‘硬砖’,只能小心地一层层剥开,每揭一页夹一层干燥纸来保护。”体态有些发福的张新吃力地蹲在地上,仔细地清点装有档案的塑料编织袋,“今天的发掘应该说比较顺利,一上午就运走了两卡车,约有8000多卷,但不少档案已受潮或碎裂,后期还要仔细修补和保存。”张新说,他们事先准备了1000个编织袋,但到中午时分基本告罄,只得紧急调来1000个支援,“我们乐观地估计,这次抢救性挖掘能救出五六万卷文物档案,基本保住了羌族‘血脉’!”专家们现场对档案编号,作简单登记。在装运开车前,*防化团官兵对这些抢救出来的档案进行了简单消毒。“这些档案下一步将送到绵阳市档案馆保存,按照国家文物、档案抢救方案和程序进行修复整理;估计后期清理工作将持续4—5年,整个抢救性挖掘及后期保护费用预计超过800万元。”据苏义德透露:根据北川恢复重建计划,预计在3年内将重建一个约6800平方米的新北川档案馆,比原馆大6倍,且抗震、防潮等措施将更加先进。

咨询热线
18668223093
QQ交谈

扫一扫